水域現(xiàn)場傷病急救和預防
在水域救援現(xiàn)場,救援人員與被困人員均有可能發(fā)生傷病。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傷病及急救處理措施。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低溫傷害
水域救援中被救者通常在水中浸泡,過長時間浸泡會導致體溫過低。當體溫過低發(fā)生時,會引起嚴重的問題,甚至死亡。
(一)診斷要點
1.輕度體溫過低:**體溫處于35~33℃。一般會出現(xiàn)寒戰(zhàn),麻木、健忘、發(fā)音困難。
2.中度體溫過低:**溫度處于33~30℃。反應能力下降、意識逐漸喪失;寒戰(zhàn)消失,四肢僵硬;呼吸逐漸減弱,瞳孔擴大。
3.重度體溫過低:**溫度低于30℃。一般處于昏迷或半昏迷狀態(tài)。呼吸極度減弱;脈搏、血壓、瞳孔對光反射減弱或消失。
(二)體溫過低處理措施:
1.使傷員脫離寒冷環(huán)境,換上干衣服,用毛毯等包裹,避免體溫繼續(xù)下降。
2.處置時動作要輕柔,盡量減少搬動,避免機械刺激導致心律失常。
3.使傷員保持水平位置,以減少**對血壓的影響。
4.如果傷員出現(xiàn)心臟停搏、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
5.在復蘇過程中,應邊復溫邊復蘇,如果體溫低于30℃,除顫已不可能。
(三)救援人員個人防護:
預防低溫傷害是*基礎的防護:了解哪些地方有**的危險,然后做好準備。長時間在水中訓練或者救援行動中,在激流救援救生衣的里面還應該穿上濕式救援服;如果是在嚴寒條件下,還可以選擇穿上干式救援服,干式救援服還可以配上保暖內膽;如果可能會遇到凍雨天氣,應該選擇帶風雨帽的干式救援服,防止頭部溫度損失過大。
二、**
**一般發(fā)生在寒冷天氣進行冰域救援時,也有可能發(fā)生在室內,例如身體部分位置暴露于極冷物質,比如未戴手套的情況下暴露于寒冷氣體。
1.診斷要點
(1)**會影響暴露于低溫環(huán)境的身體部位,例如手指、腳趾、鼻子和耳朵。
(2)覆蓋**區(qū)域的皮膚發(fā)白、呈蠟色或黃灰色。
(3)**部位冰冷麻木。
(4)**部位變僵硬,皮膚無法推動。
2.處理措施
(1)將傷員移動至溫暖處。
(2)脫掉傷員潮濕或緊身的衣服并沾干身體
(3)為其穿上干衣服,并在他身上蓋一條毯子。
(4)從傷員**部位取下緊貼的戒指及手鐲等。
如果認為傷員身體有可能再次**,請不要嘗試給**的身體部位解凍。不要揉搓**部位。否則,可能造成損傷。如果您需要接觸**部位,動作應輕柔。
(三)救援人員個人防護:
預防外露部位的**,我們需要配置專業(yè)的水域救援手套、防寒保暖頭套等裝備,盡量把干式救援服的風雨帽戴起來。
三、中暑
中暑指在高溫環(huán)境或烈日下暴曬引起體溫調節(jié)功能紊亂的一種癥狀。以高熱、皮膚干燥、多汗或無汗及****系統(tǒng)癥狀為特征。
1.診斷要點
(1)先兆中暑。在高溫環(huán)境中工作一定時間后,感到全身疲乏,四肢無力、頭昏、胸悶、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口渴、大汗等,此時離開高溫環(huán)境后,稍事休息,短時間內可恢復正常。
(2)輕度中暑。除上述癥狀外,伴有面色潮紅、皮膚灼熱、大汗、惡心、嘔吐、血壓下降、脈搏增快,體溫在37.5℃以上等,休息3~4小時后可恢復正常。
(3)重度中暑。除上述表現(xiàn)外伴有昏厥、痙攣、高熱等。
2.中暑急救
(1)將輕度中暑者移至附近陰涼通風處,解衣平臥休息,用濕毛巾置于額部,口服含鹽清涼飲料、人丹、十滴水、麝香正氣丸等。
(2)如出現(xiàn)肌肉痙攣,用中等力量按摩。
(3)體溫升高、神志不清、抽搐等重度中暑應迅速采取降溫措施。
(4)將神志不清的中暑人員送往醫(yī)院途中應嚴密觀察呼吸、脈搏等情況,保持降溫措施。
(三)救援人員個人防護:
水上的環(huán)境特點就是長時間暴曬無遮擋,救援人員要盡量遮擋裸露的部位,可以帶上水域救援頭盔、戶外防曬帽、還需要佩戴可以浮在水面上的浮水偏光鏡,這些措施可以緩解炎熱感。
四、脫水
脫水在極熱環(huán)境中工作、訓練出現(xiàn)。如果在未采取正確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暴露于極其炎熱環(huán)境,甚至可能危機生命。
1.診斷要點
(1)脫水癥狀:乏力,口渴或口干,意識不清,尿量比平時減少,嘔吐、腹瀉、發(fā)熱或液體攝入量減少。
2.處理措施:如果懷疑脫水,請立即聯(lián)系醫(yī)務人員,針對脫水的**急救措施是預防,確保飲用和進食充足的食物以使身體保持水分。如果脫水未能及早得到處理,可能會導致休克。
(三)救援人員個人防護:
救援人員長時間在外訓練,一般要求隨身配置戶外水袋,建議選擇1L、1.5和2L規(guī)格,這就要求我們的救援救生衣需要有水袋倉,一般為后置的大口袋,并且救生衣需要水管走線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