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紐帶音樂考研-音樂史必背名詞解釋游吟詩人特羅巴多特羅維爾西方音樂史 十一世紀末西方發(fā)動持續(xù)兩邊的十字軍東征,促使了游吟詩人的誕生。游吟詩人是中世紀時期創(chuàng)作騎士歌曲的群體總稱,多為宮廷貴族和騎士階層,大多自彈自唱,因為語言和風格的不同,分為法國南部的游吟詩人稱為特羅巴多,和北部的游吟詩人特羅維爾。騎士歌曲是隨著西歐十字軍東征興起的世俗歌曲,歌曲多為單聲,即興彈唱,多為田園歌、敘事歌等體裁,題材以愛情為主。游吟詩人對中世紀以方言歌曲為主的世俗音樂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中西方音樂史音樂考研大概需要提前多久準備?廈門大學西方音樂史專業(yè)
音樂學院考研小白一枚,想了解關于音樂史方面的考試,有經驗的學姐學長分享下么? 關于中西方音樂史這門考試科目,是眾多音樂學院考研學子頭疼的一門,大家在背誦音樂史的時候一定不能只是單純地背誦,要了解這方面的答題技巧,一定要體現你的邏輯思維,有層次的,有條理的進行闡述,這樣才可以在各類考試題型面前比如說名詞解釋、簡答論述等題目中拿高分,不能想到什么就寫什么。關于這類考試答題要點我們會在星紐帶音樂考研的全程班中向大家舉例說明,確保大家都能掌握,考試不慌!音樂史考研培訓院校音樂史復習資料那么多,該如何選擇呢?
星紐帶音樂考研·中國音樂史考點解析唐代的音樂機構唐代的音樂機構規(guī)模空前,太常寺是唐代至高的禮樂行政機構,大樂署鼓吹署是隸屬于太常寺的音樂機構。教坊、梨園也是唐代重要的音樂機構。梨園為唐代宮廷訓練樂工的機構之一。梨園專門演習法曲,需要有精湛的技藝,唐代梨園有三處:宮廷有一處梨園,專演習法曲,有男藝人300,女藝人數百名,訓練地點在宜春北院,其藝人由唐玄宗親自教習,故被稱為“皇帝梨園弟子”;宮廷梨園中還有30多名15歲的兒童組成的“小部音聲”。在西京長安有屬西京太常寺管轄的“太常梨園別教院”,除演習法曲外,并擔任新作品,人數約1000人左右。另有東京太常寺管轄的“梨園新院”,表演范圍較廣,約1500人。梨園創(chuàng)立于唐開元二年(714年),至唐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年)解散,歷時65年,這反映了唐代音樂由興盛走向衰落的過程。
星紐帶音樂考研中國音樂史考點解析唐代的音樂機構——教坊
教坊是唐宋元明時管理教習音樂、領導藝人的宮廷所用俗樂機構。唐初,高祖在宮中設內教坊歸太常寺管理。唐代教坊有五處:宮廷有內教坊,宮廷中樂工技術好。西京長安有左、右教坊和東京洛陽也有左、右教坊。宮外左教坊擅舞,右教坊擅歌。唐全盛時,教坊有樂工近2000人。唐教坊后來由宮廷委派內監(jiān)擔任教坊使,直屬宮廷。宋、金、元各代亦置教坊,明置教坊司。屬司禮部,清廢教坊。 星紐帶音樂考研中西方音樂史思維導圖。
星紐帶音樂考研國音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音樂史考試大綱整理 科目“中西音樂史”參考書目整理,《中國古代音樂史簡編》夏野,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 《中國音樂通史簡編》,孫繼南, 周柱銓 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第三次修訂版)汪毓和,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 《西方音樂史教程》,李秀軍,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 中國音樂學院專業(yè)有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與音樂教育,設有作曲系、中國音樂理論研究院(音樂學系)、指揮系、中國聲樂藝術研究院(聲樂歌劇系)、國樂系、管弦系、鋼琴系、藝術管理系、教育學院、基礎教學部等教學單位。中西方音樂史的學習方法有哪些?音樂史考研培訓院校
音樂考研中國音樂史復習重難點。廈門大學西方音樂史專業(yè)
星紐帶音樂考研·真題帶你過·集美大學名詞解釋名歌手名歌手也有譯為歌唱大師、師傅歌手或戀詩歌手是15——16世紀出現在德國的音樂行會。名歌手多屬于中產階級或操各種手藝的詩人,他們并不到處游蕩,而是有組織的行會,每個人在行會中的地位,要通過各種歌唱比賽,按照嚴格的評分標準來評定,從比較低到比較高分別有學徒、學友、歌手、詩人、師傅等稱號。名歌手的音樂創(chuàng)作有嚴謹的規(guī)范。一定要答的關鍵詞(即剛開始要記住的關鍵詞):中世紀、德國、音樂行會、有組織、詩人。廈門大學西方音樂史專業(yè)